日期:2025-07-31 09:42:16
一场战役的胜负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而主帅的比拼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有时候,一位主帅的敏锐判断能令本来快输的战役反败为胜,但是错误的判断也会令本来胜券在握的战役功败垂成。
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有这么一场战役,国军师长正率部跟日寇死战,军长却突然下令撤退,最终致使失城陷地。而更令人扼腕叹息的是,日寇指挥官在获胜后,向媒体承认道:“敌若再撑一日,我军必败。”
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场战役?师长是如何将日寇逼入绝境的?军长又是出于怎样的考虑下令撤退呢?
一、战役背景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尾声,日寇在太平洋战场之上屡屡受挫,不光军舰损失严重,运输船也频繁遭到美军打击,令其补给困难。
为了保障海上的运输线,同时防止美军从福建沿海登陆,日寇决定占领福州。
展开剩余87%福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当时的海上交通枢纽。如果日寇占领福州,就可以在此地建立海军中转站,能有效支援太平洋战场。
在1941年时,日寇就曾侵占过福州。后来因为中国军队调整策略,调集重兵不断向福州方向压迫,令其不得不撤出。
福州光复后,国军第八十师奉命编入第七十军,负责驻守福州、连江一带。该师曾在大湖战役中重创日寇,从而令日寇不敢深入福建腹地,为之后收复福州打下了基础,师长李良荣英勇善战,指挥能力出众。
但是,第七十军军长李觉不久后升任第二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军长一职由陈孔达接任。陈孔达为人保守,作战时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战略眼光,这给之后的福州第二次沦陷埋下了伏笔。
二、战役过程
1944年9月28日,日寇第二十三混成旅团在旅团长长岭喜一的带领下,从连江登陆,中国军民奋起反击,第二次福州保卫战打响。
第八十师师长李良荣在经过研究后,认为连江地区无险可守,我军面对有火力优势的日寇,如果直接硬拼,只会白白牺牲。而位于福州北郊的大北岭、小北岭地势险要,是福州的天然屏障。如果我军能诱敌至北岭,敌人的火力优势就很难发挥出作用,只要在那里相持到敌人的补给不足,我军便可以趁势将其合围歼灭!
为此,李良荣制定了梯次阻击、诱敌深入、北岭决战的三步走计划。
首先,二四〇团在连江、降虎、宦溪、大北岭一线节节抵抗,消耗敌人,拖慢其行军速度,慢慢将其引诱至小北岭;其次,二三八团佯装主力在福州市内修建工事,误导日寇的侦察机,让日寇以为我军把主力放在城内,而忽视对外围山区的侦察;最后,二三九团在小北岭预设埋伏圈,待日寇进入后将其围歼。
29日,各部队按照原定计划行动。然而,二四〇团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按照命令行事,其三营没有抵抗到足够的时间便仓皇撤退。这一破绽令敌人行进速度过快,未能起到消耗和迟滞敌人的作用。
李良荣在接到战报后,怒不可遏,当即令参谋长前往二四〇团将该营长逮捕,并当着全团的面将其枪决!
二四〇团全体官兵在看到三营长被枪决后,震动极大,此后全部奋勇杀敌,个个以一当十。日寇受到我军猛烈反扑,消耗巨大,不得不选择原地休整,等待援军。但是,二四〇团也伤亡巨大,难以再进行有效抵抗。
为此,李良荣改变计划,令二四〇团返回后方整顿,精锐部队二三九团一营接替二四〇团阻击敌人,驻守在于山的另一支精锐部队二三八团二营调往大北岭负责堵住敌人,剩余部队则在小北岭待命,等到敌人疲乏之时,从敌侧翼杀出。这样的调整,虽然无法达到前一个计划围歼日寇的目的,但也足以磨得敌人精疲力尽,至少能将其击溃。
当日黄昏,二三九团一营在接到命令后迅速出击,其先头部队一连于夜间抵达降虎。但是,彼时日寇早已进入降虎。一连刚刚抵达,还未能够修建阵地,便立刻遭到了日寇猛烈火力的袭击。然而,一连将士们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而是坚决执行阻敌任务。
这场战斗打得异常惨烈,当一营大部队赶到降虎时,发现仅有一连长杨清波还在依托地形与敌作战,其他官兵均已牺牲。营长张稚生见状,只好下令退守宦溪。而日寇在与一连的作战过程中也受到重创,当晚并未追击。
第二天拂晓,日寇继续向宦溪进犯,一营利用宦溪南面至大北岭莲花峰之间的丘陵地带阻击敌人。但是,其右侧高地无人能守,不幸被日寇占领。敌机枪手居高临下进行射击,对一营造成了很大的杀伤。
彼时,二三八团二营刚刚从于山抵达大北岭,他们见到一营正在与敌血战,立刻组织攀登莲花峰。在登顶后,二营从山顶进行火力压制,一营顺势反击,两个营合力将日寇牢牢摁在了莲花峰前。
日寇见莲花峰久攻不下,当天下午调来重炮对着莲花峰狂轰滥炸。然而,由于莲花峰阵地的工事修得非常坚固,日寇轰了整整一下午,收效甚微。
日寇见白天强攻不成,遂又在晚上偷袭。一营由于连日作战,人员都很疲惫,未能及时察觉敌情。当见到敌人时,已被其摸入营部。一营长张稚生率部仓促应战,不幸以身殉国,营部也遭受毁灭性打击。
莲花峰上的二营听到山下的动静后,立刻以猛烈的机枪火力支援,但是由于在夜间,难分敌我,效果不佳。而一营由于营部突遭打击,指挥系统瘫痪,瞬间乱作一团,阵地仅一个小时就全部陷落。
日寇在拿下山下阵地后,又迅速向莲花峰进攻。但是二营长许祖义率部严阵以待,在天亮前两次击退日寇的冲锋,牢牢守住了阵地。
10月1日上午,日寇再以猛烈炮火轰击莲花峰阵地,之后以步兵分两路向山顶冲峰。
由于我军居高临下,工事又修得坚固,日寇强攻了一上午未能得逞。只不过,许营长因为亲临一线指挥,被日寇狙击手狙击,子弹击穿了右胸。
团长罗达时得知后,立刻派人将许营长抬下火线,之后和副团长一起亲临莲花峰指挥。
正副团长同时抵达一线,二营官兵们士气大振。日寇虽然在此后又组织多次冲锋,但是全部被二营击退。
师长李良荣在接到战报后非常高兴,他认为日寇是从海上登陆,粮草携带肯定不多。如今在莲花峰前久攻不下,补给线又遭受附近游击队的打击,推测其粮食即将耗尽。
10月2日,李良荣命早就等候多时的二三八团一、三营和二三九团二营、三营以及二四〇团残部,兵分两路进攻。一路从小北岭杀出,攻击敌人侧翼;一路直杀向敌人的炮兵,之后切断其退路。再配合莲花峰阵地上的部队,就算不能全歼日寇,也能将其击溃!
然而,就当李良荣准备出击之时,七十军军长陈孔达却打来电话,否决了这一计划。3日,陈孔达再来电话,下达了放弃福州的命令,并称这是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的命令。
李良荣听后大为光火,他在电话中苦劝陈孔达,并称顾长官没有在一线,不知道前线的实际情况,前线指挥官应该随机应变。
但是陈孔达却说:“你部若能胜,固然是好。但若失败,谁能负责?还是迅速撤退为好!”
就这样,李良荣不得不放弃聚歼日寇的计划,听从命令撤离了福州。
在李良荣所部撤退之后,日寇迅速冲向福州城,直接涌入各个食品店、粮食铺,胡吃海塞。后来,日寇指挥官长岭喜一在接受日方记者的采访时坦诚道:“当日我军已断粮,敌若再撑一日,我军必败!”
三、结语
第二次福州保卫战可以说是一场差一点就能获胜的战役,李良荣的战术几乎把日寇逼入了绝境之中,陈孔达却用一纸“撤退”的命令断送了即将到手的胜利。
若福州得保,日寇在日益吃紧的太平洋战场上就会再遭打击,东南沿海的美军也可以顺势从中国登陆,令日寇的溃败来得更加迅速。但是,福州的沦陷令日寇在太平洋战场上有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中继点,从而推迟了他们投降的日子。
更重要的是,在国军撤退之后,日寇进入福州城烧杀抢掠,造成了无数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这样的苦难,福州人民在第一次沦陷时就遭受过一次了,没想到还会遭受第二次。这是对福州人民抗战信心的一次重大打击,也令福州人民对国民党的信任再度降低。
当我们回顾整个中国近代战争史,你会发现国军这种后方干预前线,导致葬送好局的战例比比皆是。他们的最终失败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再优秀的战术也拯救不了落后的战略,再强大的军队也带不动平庸的主帅!
发布于:浙江省广瑞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